栏目分类
PRODUCT CENTER

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重庆时时采彩全天在线计划 > 产品展示 > 绘就和美新图景——记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北月村

绘就和美新图景——记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北月村
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3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北月村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,距离临晋镇人民政府4.1千米。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不仅有呼北高速从村东9.7千米处经过,还紧邻342国道和238省道,为村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。村庄四周,土地广阔,清澈的湅水河从村南蜿蜒流过,与西北方向的洽川国家风景名胜区遥相呼应,展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。

村庄东接令狐营村,北临泉杜庄村,西靠韩家卓村,户籍人口超过1840人473户,耕地面积达5500亩(3.67平方千米)。过去,北月村的村民们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,收入有限。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,北月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
依托临猗县这一全国果业大县,北月村紧紧抓住了果业全产业链升级的每一个关键环节,让传统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、乡风文明的深入发展,更是让北月村“旧貌焕新颜”,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,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和美景象。

传统果业转型升级

和美乡村,美在农业丰产、百姓增收。临猗县是全国闻名的果业大县,在全县150万亩(1000平方千米)的耕地中,苹果种植面积达70万亩(466.67平方千米),鲜枣、酥梨、甜柿等的种植面积达40万亩(266.67平方千米),水果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3.3%。这里生产出的水果品质优良、口感绝佳,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。近年来,临猗县先后获得“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”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”等多项认证。

展开剩余84%

北月村的传统果业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村“两委”与村民携手并进,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
在临猗县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北月村紧紧抓住果业全产业链升级的每一个环节,积极响应临猗县大力推广的“三新模式”——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果树种植、管理模式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。

北月村地处吕梁山脉和中条山之间的山间平原,这里土地肥沃,光照充足,是生产新鲜果品的“天然宝地”。村民们依托这一地域优势,大力发展果业经济,主要种植桃、苹果等优质水果。他们引进了国内外优良新品种,如绯脆、秋映、优系富士等。成熟的苹果不仅色泽诱人,口感更是清脆多汁,深受市场欢迎。

在栽种模式上,村中的果农采用了宽行密植、通风透光、精准施肥的栽种模式,既提高了机械化效率,又达到了省水、省肥、高产的效果,真正做到了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发展。村中还投资建起两座果库,有效提高了水果的低温处理率。

在果园管理上,北月村更是精益求精。果农在林果业专家与村“两委”的带领下,大力引进新兴技术,因地制宜应用高科技手段培育果树。

苹果喜获丰收

伴随以绿色防控为主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推广普及,农药的使用率大幅减少,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;采用果实免套袋为主的简约栽培技术,有效简化了苹果的种植流程,节约了人力物力。这些技术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北月村果品的品质和产量,更使产出的苹果成为市场上的“抢手货”。果园每亩地的平均收益超过1万元,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随着“三新模式”的深入发展,北月村的果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春日里,桃花、苹果花竞相绽放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观景。秋天时,园中果实累累,游客们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,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。

2022年以来,北月村开始依托果园资源,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,观光旅游、休闲农业等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,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依托果业的发展,村民们年均收入大幅提高,果园已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。在传统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转变,他们的现代化意识、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不断加强。北月村一改过去的面貌,呈现出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崭新面貌。

注重基础设施建设

和美乡村,美在村貌整洁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近年来,北月村的“两委”成员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和美乡村不可或缺的一环。他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,致力于将北月村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、和谐美好的现代化乡村。

在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方面,村“两委”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,投入人力物力,对田间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,确保了农业机械和农产品的顺畅通行。同时,他们还完善了水利设施,修建了灌溉渠道和排水系统,有效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和防洪排涝能力。这些措施为北月村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村民的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硬化后的道路

在村容村貌方面,村“两委”更是下足了功夫。他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,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。经过村“两委”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奋斗,北月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村内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,告别了泥泞不堪的历史。便民服务商店、图书室、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实现了全覆盖,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文化娱乐需求,获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。

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外,北月村还十分注重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村中修建起了宽敞的文化活动广场,并配备了完善的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,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村民的锻炼需求。

每当夕阳西下,村民结束了辛勤的劳作,就会三五结伴来到广场。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,有的聚在一起,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,有的则悠闲地散步聊天,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。

此外,北月村还会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。这些活动形式不拘一格,内容包罗万象,既有晋南的地方传统戏剧——蒲州梆子表演,让村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,如扇子舞、秧歌舞,为本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舞台。

而现代化的歌唱比赛、才艺展示等演出,旨在鼓励村民们勇敢展现自我,促进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,也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
深入挖掘特色文化

和美乡村,美在村民向上向善,乡风文明蔚然成风。北月村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过程中,不仅注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、改善村民物质生活条件,更将地域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弘扬作为重要抓手,致力于建设一个既有外在美,又有内在韵味的乡村。

来到北月村党群服务中心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那条充满文化底蕴的德孝文化长廊。长廊上,原本只是农民日常劳作中使用的耧、犁、耙、纺车等农具,经过精心设计与布置,竟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。农具按照“春夏秋冬”的自然时序排列,仿佛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农耕画卷。这不仅是对农耕文化的直观展示,更是对村民勤劳智慧与朴素生活哲学的深刻诠释,让每一位驻足观赏的村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,从而更加珍惜脚下的土地,自觉传承农耕智慧。

在农耕文化展示的基础上,北月村进一步挖掘本土资源,精心打造了300余平方米的德孝文化长廊。长廊上展示了北月村历史上涌现出的众多先进人物事迹,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新阵地。

将德孝文化融入村规民约,北月村积极倡导尊老爱幼、邻里和睦、诚信友善的社会新风尚,使德孝文化成为凝聚人心、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。同时,村“两委”还创新性地组织干群共建活动,邀请暑期返乡的大学生参与墙体彩绘美化工作,用色彩斑斓的画笔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此外,通过发动百余位村民参与全村大扫除,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,更激发了村民爱护环境、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,形成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、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。

村容村貌焕然一新

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村“两委”始终把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作为重中之重,注重德孝文化、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弘扬。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、开设农耕文化体验课程等形式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,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。同时,北月村还紧抓果业转型升级的机遇,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果品品质,拓宽销售渠道,为村民创造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收入,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丰收。

展望未来,北月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,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。在深化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,北月村将继续加大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力度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打造集休闲旅游、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和美乡村,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,让村庄更加繁荣、美丽、宜居。

文字:李霞

编校:和羽楠

网络:吴飞飞

监审:杨眉

终审:魏文源

发布于:山西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